自主學習、跨領域學習與科技應用能力
圖 17 自主學習、跨域學習與產業對接架構
|
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希望由課程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跨領域、資訊科技應用、問題解決、社會參與以及人文關懷等能力。本校延續第一期計畫強調跨領域學習方針,不僅是學生學習內容的跨領域,在課程設計與串聯機制方面也需要跨領域,尤其在強調科技應用與素養的時代,學習活動與社會、產業實務議題的連結更應該有脈絡性的規劃。由最小學習單位的自主學習活動至微學程,每個學習活動和內容皆達到跨領域,每個跨域學習機制也可以相互串接(如圖17),形成師生、學校、產業面的跨領域學習網絡。自主學習方面,本校欲以實體/線上雙軌運行之自主學習模式擴大自主學習規模(表29)。
表 29 本校自主學習形式與內容
自主學習型式 |
作法與現況 |
(實體) 微學分自主學習社群課程 |
舉辦多元議題微學分講座及工作坊,涵蓋興趣自選課程「人文思維」、「公民社會」、「美學涵養」、「自然科學」及「全球視野」等五大學群(領域),以及110學年度新增「智慧數位」、「運動與健康促進」及「外語學用與文化」領域,學生依個人興趣自由選擇修習,於修業期間內累計滿36小時可認抵通識領域課程2學分,每年有超過250人次參與。 |
(實體) 學生學習社群募課 |
以學生社群為基礎,轉型為募課,以彈性的學分認證制度延伸學生社群的執行模式,不受限於傳統固定18週的教學進度,亦不限制課程活動的地點以及投入型式,學習領域更貼近生活。教師依據學生需求,輔助指導學習活動,並針對活動的參與度和成果進行檢核,學生於期末進行成果發表,執行自110學年度以來共計99組募課團隊,共512人次參與。 |
(線上) 數位自主學習 |
本校通識中心與天下創新學院合作,於110學年度第2學期起提供申請「天下數位自主學習線上課程」,開設「人文思維」、「自然科學」及「全球視野」領域課程,累計觀看課程1500分鐘並通過課程任務,可申請認抵該領域課程2學分,目前共133人申請線上學習,68人申請認抵學分。 |
(線上) 磨課師 |
本校103學年度制定遠距教學實施辦法與磨課師課程實施要點,並持續開設遠距課程,112年起將逐步將遠距課程轉化為「MOOCs」,每年2個磨課師申請特定公開平台(ewant, OpenEdu, TaiwanLIFE等),作為線上自主學習之新管道。 |
綜觀本校目前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形,主要是以通識課程學分為學習目標,未來將擴大規劃院系(學程)專業課程之自主學習範疇,其目標與精進作為如表30。
表 30 自主學習目標與精進
目標策略 |
1.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誘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願與規模。 2.健全自主學習相關法令規定。 3.豐富自主學習管道,提供數位及實體自主學習資源,強化教師指導自主學習知能。 |
精進作為
|
1.規劃院系專業課程自主學習實施策略與作法,明訂學生自主學習學分抵免制度。 2.擴大線上自主學習資源與管道 3.教師指導自主學習方法與模式多樣化。 4.促進自主學習連結社會參與。 |
跨領域學習方面,第一期高教深耕計畫由管理學院的院內跨領域「課程學程化」以及跨領域學習中心規劃之三大跨域應用平台開設之跨院、跨界課程為執行重點,由門檻較低的跨領域學習模式(單一課程或學習活動、微學程),漸進式地擴大參與規模。112年起本校跨領域學習中心將依循跨領域平台課程推動模式,以點、線、面的方式突破跨領域學習的參與困境,借鏡智慧數位平台「智慧數位實務專題」開展的「智慧數位微學程」由點狀的跨領域課程,推展各學院、學位學程每年至少開設一個跨領域微學程,逐漸拓展跨領域學分學程、輔系/雙主修之參與規模,如圖18。
圖 18 跨領域學習中心概念圖
除了自主學習與跨領域學習的推動模式之外,本校亦聚焦於問題導向的跨領域科技應用學習,並規劃智慧創新跨域潛力人才培育的校級行動,說明如表31:
表 31 智慧創新跨域潛力人才培育行動
智慧創新跨域潛力人才培育行動 |
||
參與計畫 |
DIGI+綠色金融保險科技跨域產學創新鏈結計畫 Data Go生活服務業跨域實務創新鏈結計畫 新媒體與智慧行銷計畫 臺灣民俗文化與技藝產業傳播計畫 智慧物聯網微學程計畫 |
|
行動目標 |
|
|
具體做法: 跨域數位與產業鏈結創新 |
對內 教學 共創 |
|
對外 產學 共創 |
|
|
預期效益 |
|
以跨領域問題導向學習、產學科技應用實務養成,輔以人文價值思辨,培養具「專業能力、數位能力、邏輯能力、執行能力、應用能力」之優質未來人才。 |
「智慧物聯網微學程」是集跨領域學習、科技應用與產業實務人才培育的良好範例,導入以實務應用為優先的教學模式,更關注非資訊科技學生的學習,結合設計思考、物聯網、程式設計入門等基礎概念課程,由淺入深加強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技能,回應非資訊相關背景學生的程度及社會對資通訊人才的需求與期待,以「培育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應用之跨領域思維人才」為定位。
此微學程以管理學院、商資學院系具備基礎資訊科技應用相關量能的學系為出發點,再擴及全校學生。在擴及全校學生的面向上,本校的通識教育八大領域其中之一為「智慧數位」領域,全校「程式設計」即是此領域的必備要求,而本校在111學年度,已達到畢業生均修過程式設計的要求。因此,通識「智慧數位」領域是本計畫建構全校性發展的基石(圖19左) 。又因為此微學程期望培育非資訊相關潛力菁英學生,具備以資訊軟體核心技術解決領域問題能力,因此在教師面、學生面、與行政面皆有支持制度設計(如圖19右),使學生與教師接能夠在跨領域微學程的執行過程中有實質的成長與精進。
圖 19 智慧物聯網微學程推動進程(左);智慧物聯網微學程支持機制(右) |